《警报:“北部湾传销”潜入》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反响。一些读者打来电话,讲述自己身边亲友上当受骗的经历。警方透露,近年来无锡传销活动有增无减,欺骗手段不断“升级”。
吉祥桥一位女店主向本报反映,近段时间里常有小姐妹来拉她加入什么什么传销。2日上午,她看到本报报道时,自己的表妹正好提着行李从乡下赶来,要从无锡乘火车去广西,一问正是被人鼓动去加入“北部湾传销”的。她赶忙拿出本报的报道,总算劝住了表妹。这位女士表示,她认定传销就是“杀熟”,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众叛亲离。
无锡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有关人士近日接受了本报采访。他们分析,本报报道的这种新型传销与宜兴警方刚刚打掉的一个传销组织有类似之处。宜兴的这个传销组织的总部也在广西,系宜兴人在广西接上线后,再回到宜兴层层发展。根据掌握的资料,被卷入的群众仅宜兴就有700多人,达到较高级别的骨干人员有40多人。此案即将进入公诉阶段。近年来,无锡有关部门与传销活动的斗争十分激烈,每年都有重大案件侦破。而传销组织者的欺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传统的关人、打人“封闭洗脑”,正在向更高级、欺骗性更强的网络传销发展。除了化妆品、保健品、服饰、汽车用品这些传销“老产品”,还出现了网上“虚拟产品”。一些组织者甚至把帐户设到了海外,警方在取证上难度很大。不少市民对传销的认识仍存在误区,警方不但很少接到传销的举报,在调查核实时,也是困难重重。“传销的特点就是‘拉人头’,首先给人害了再去害别人,害得人越多,才能骗得更多。”汪自力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世界营销评论”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世界营销评论”,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
5、联系我们:contact@icxo.com;投稿邮箱:article@icxo.com,欢迎赐稿。 |
|
|